《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的奇葩指導教授》ch 18-19

18. 假日夫妻與週末父母

其實不只是年輕教授、研究生和博後常常必須要和家人分隔兩地,就算是已經是拿到終身職的教授,很多也和伴侶家人不在一個城市,甚至相隔半個地球外。

像是尚恩教授的太太就在歐洲擔任企業高管,尚恩教授總是開玩笑說自己的薪水只夠給太太繳稅。每個學期的期末成績都是尚恩教授在飛往歐洲的飛機上批改的。尚恩教授一年大概會飛歐洲三次、每次兩週到一個月不等去和太太相會。里奧教授的太太甚至和他相隔半個地球,擔任記者的她,為著使命在亞洲追尋真相。梅教授和先生雖然都在當教授,但梅教授在美國東岸,而先生則遠在臺灣,孩子則四散世界各地。

以前我一直覺得大概是我以前待的學校太偏遠,所以另一半不好找工作,大家才不得不當牛郎織女。直到我知道這些例子後,才明白,就算學校是在像是紐約市的大城市,另一半還是有可能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追尋自己的夢想。這大概是追尋夢想的人宿命吧!有追求的人容易被有追求的人吸引,如果夢想不能被妥協,那就只能犧牲相處的時間。因為頂尖的工作機會總是很稀少,dream job一年全世界可能就只有這麼幾個缺,要追尋夢想,就不得不把地點放成次要考量。成全彼此的夢想,也許也是一種愛的形式。

19. 研究經費

年輕教授拿到終身職後也不是就一帆風順。還要確保每年都有足夠的研究經費餵養研究:嗷嗷待哺的研究生、博後、technician、還有說什麼都不能被餓到的實驗動物。等等,順序錯了,實驗動物才是top prioirity,其他都可以商量。

PI申請不到經費,只能和一年一簽的博後和technician say goodbye,讓沒有自己帶錢的研究生通通去TA(當教學助理)。

當TA的研究生雖然生活費解決了,但實驗經費還是沒有著落。

今年是湯雅的第四年了,墨西哥裔的湯雅是家裡第一個上大學的孩子。懷抱著全家人(大概三十個人)的期待,湯雅說什麼都想拿到博士。她一點也不想要跟每個在她拿到錄取通知時塞錢給她的爺爺奶奶叔公姑婆叔叔阿姨姑姑嬸嬸爸爸媽媽還有另外七個兄弟姊妹解釋,為什麼她博班畢不了業。

要她當TA沒問題,湯雅也熱愛教書,但她總是需要實驗數據畢業。而每次做實驗要買什麼,教授就兩手一攤說沒錢。連一管不到十美元的快乾膠,教授都要皺著眉頭思考良久。

真的沒辦法的時候,她向同期的朋友的實驗室借一點。

但即使這樣,還是有真的需要的實驗材料。湯雅為了畢業,牙一咬,用自己的存的薪水自己資助自己的研究。

好不容易撐到寫完論文,湯雅的人生卻沒有因此比較順利。系上的教授其實並不滿意湯雅的研究表現,卻礙於現實不忍苛責,只能重重提起輕輕放下讓湯雅好好畢業,或許因為如此,湯雅找工作也頗為艱辛。

相較之下,艾倫就相對順利。艾倫的研究雖然沒有得到外部資助,但有個愛她又有高薪工作的老公全力相挺,讓艾倫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做自己喜歡的研究。我們常常開玩笑,不知道艾倫文章的acknowledgement(文末的致謝,通常會寫資助單位)的funding agency(資助單位)和grant number要寫什麼好?大概是感謝「老公基金會」吧!